【影評】丹麥女孩 The Danish Girl

這部電影很厲害,演員的演技極好,令人對於時代背景、角色想法與情感思路能有很深的投入,另外雖然講的是第三性,但是這個文本對於每個人來說,其實都能產生意義,不僅僅是對於「被分類」的族群,總分給予9分。

丹麥女孩

上帝也會錯 但祂給予自我認同意識

「我在矯正上帝的錯誤。」這個標題或者是莉莉說的這句話,可能會引來某些冥頑不靈的某教徒的不滿,但是事實上就是如此。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上帝不是萬能的,他不能顧及到每個人生來最原始的樣子,所以給錯了樣貌與身分,但是沒關係,祂還給了人類一個很珍貴的東西:自我認同的意識。

然而自我認同在這部電影裡,以一個第一次做性別「重置」的女孩莉莉的故事說出,顯得格外引人注意,她和老婆的「特別的」情感也在「現代人」的眼裡被視為佳話,莉莉勇敢的追求真實的自我,不顧危險接受手術,雖然最後香消玉殞,可是帶給更多有相同認同的人勇氣,努力追尋內心自己最真的樣貌。

丹麥女孩-1

把莉莉身上的符號拆開 變成一個「人」的時候

莉莉曾經是一個生理男性、著名的畫家、有一個同樣是畫家的老婆……,當我們把這些社會加諸的東西全部拆解掉之後,她/他就是一個人類,而當人類開始思考,認同的問題就不斷的發生。

這也就是人類一直在思考的哲學問題,也是當今政治吵得沒完的問題,可以牽涉得很遠,大家也都以各方面的角度探討,不管感性或理性。我們稱頌笛卡爾的「我思故我在」理論,思考對於人類來說變成一個證明自己存在的方法,認同在於思考之後,有些可能連想都不用想就知道「我就是如此」,一個國家在公投後獨立,我們稱讚並認同。

但是當我們看到一個生理男性說他是一個女孩時,這時候「她」的認同就引來更多人批評與異樣眼光看待,當一個男生愛男人,很多人突然變得十分虔誠成為上帝的使者,彷彿耶穌再世一般,指責其「逆天」,再推到阿龜小時候,當時男生立志當一名護士,偶爾還是會聽到長輩的訕笑與指正:「男生要當醫生,當什麼護士?」可是天賦和後天習來的技能跟我說,我適合當護士,為什麼逼我要當醫生?

我是誰?我是男生、我是女生、我是台灣人、我是中國人,當把莉莉身上的所有符號或刻板印象拿掉,這個故事就歸在認同的問題上了,一個人類一直在思考的問題,但是為什麼我們為這些認同喝采時,卻要否定另一些其他的人的認同?

每個人在一生中一直都在思考著並找尋很多自我認同,莉莉也不意外,她依然愛著老婆,老婆也一樣愛著她,只是莉莉認為自己是個女生,一個開玩笑的協助,開啟了藏在內心只出現於夢中的認同機制。

丹麥女孩-2

每個丹麥女孩都需要一個葛蕾塔

在認同的過程,可能會遭受許多壓迫或是異樣的看待,每個丹麥女孩都需要一個/多個葛蕾塔的陪伴與支持,因為這些認同必定會遭受不同的壓力,只是「認同」在不一樣的層面上,會有不一樣的壓力,壓力的大小則取決於當時的社會氛圍與刻板印象。

每個人可能都是丹麥女孩,也可能是葛蕾塔,因此打從內心的尊重與體諒非常重要,葛蕾塔若支持莉莉的認同代表著即將失去丈夫,但是這個失去卻換來更多人追尋真實自我的勇氣。

沒有一個人需要為了自己的認同道歉或者接受別人異樣眼光的檢視。但是當社會大眾對於這些認同無法平等看待,葛蕾塔這個角色就顯得非常重要。

電影裡的葛蕾塔演技非常令人震撼,也看得出她在取捨之間十分痛苦,最後她選擇了尊重與包容、陪伴與體諒,讓莉莉得以能安心地接受手術,雖然沒能在手術後順利的存活下去,可是這種精神讓更多的莉莉與她身旁的葛蕾塔,能夠更勇敢的接受自己的認同,活出最真實的自我。

假如不只是歸在同一個「性別認同」的層面上,放大到族群、國家等等問題上,你也可能是莉莉。

丹麥女孩-3

預告片

推薦閱讀

相關文章

臉書留言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