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影評】灣生回家 Wansei Back Home

要怎麼評斷「灣生回家」的好壞?有點難以評斷,因為要表達的事情,許多人沒有經歷,只能從人物中的真實互動與記錄過程去感受,但能令人感同身受,這個紀錄片就算成功了吧?我想……是這樣。總分給9分。

灣生回家-1

紀錄片的真實

其實所有的影像包括照片、文字,都不能算是真實呈現,而是一種再現,重新組織過後的結果,紀錄片也只能算是呈現真實世界其中一種方式,比起「故事片」,裡面沒有實際的演員,而片中的人大部分是想表達的事情中真實的人、事或物。

灣生回家將歷史中的人物特有的感情呈現出來,沒有激勵過的人難以體會,個人認為非常成功,光看預告片只覺得悲傷,但是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個性、不同的故事,讓整個電影在悲傷裡有歡笑、感動。

灣生回家-2

不同人物特質 造就「灣生回家」的成功

承接上一段所說的,我個人覺得這一部紀錄片會好,主要就是在於同一個事件,紀錄許多不同個性的人,剪接取捨的不錯,在影廳裡不僅僅有人哭也有人笑,才在悲傷主線中,走出一條新的道路。

冨永勝就是其中一個「搞笑咖」,情緒豐富不管是悲傷、搞要,都是整部電影的亮點之一。有人認為她本來就是台灣人,不應該回到日本,所以前後回來好幾次,有些人為了留在台灣找了台灣人出嫁,最感人的就是代外婆回日本尋母,總算是了得一樁心願,原來母親並沒有不要她。

灣生回家-4

引揚後的70載 實現願望與救贖

對於有些人來說,這個等待70年的過程,這次的拍攝是一種願望的實現,見到兒時的玩伴,討論當時的調皮行徑,分隔兩地70載「話當年」,悲傷與喜悅交織,很難分得清楚。

對於有些人來說,70年之後總算得到救贖,在日本那一端的母親,友邦留在台灣的自己報戶口,也算是知道在母親心中還是佔有一個席位,從小就被當成「童養媳」,這種複雜的心情實在不是沒經歷過的我們可以體會的。

不管怎麼樣,這部電影達成一個功效,一般人會唸過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,但不知道在台灣變成「國民黨統治」之後,那些被「引揚」回日的「灣生」(灣生其實是有一些歧視的字眼)人,對台灣有這麼深厚的情感。

我們只知道打贏日本很開心,而不知道當時有一大群人,正因為離別而痛苦

畢竟是在台灣出生,對於日本「內地」(當時如此稱呼)一無所知,比起台灣還陌生,台灣還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,甚至當成故鄉。

灣生回家-5

加入動畫元素 讓觀者更容易感受

其實講到一些特別感人的地方,或是承接的片段,用動畫來作表現有加到分,尤其是一些關鍵地方,乘船回家、櫻花樹下與母親離別等等,都讓電影感動的地方更加深刻,也更能進入故事當中!

灣生回家-6

預告片

推薦閱讀

相關文章

臉書留言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