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影評】史帝夫賈伯斯 Steve Jobs

要評論一個寫下歷史的人怎樣都是難事,因為這些人通常有擁護者,也有反對者,而且依名聲的高低這兩種人都會成正比的變多,假如走中間路線又會讓人有「不深刻」的批評,怎麼樣做都會讓人失望。我會推薦這部電影,因為利用三次重要發表會的後台,呈現出Steve Jobs的獨特性格,這部電影的編劇和「社群網站」是同一人,兩部電影的感覺卻非常不一樣。整部電影給8分。

史帝夫賈伯斯

只靠三個發表會的後台 描述傳奇人物

這裡的後台並非只是舞台後方,而是在台面上看不到的地方,但都是在發表會的現場,幾乎都是在發表會的開始前不久,非常深刻的描寫Steve Jobs這個人的性格,曾經失敗好幾次,三個重要的發表會改變了賈伯斯也改變了世界的習慣。

全部都在於賈伯斯的堅持與傲氣,這種個性讓身旁的朋友或是同事不知道怎麼跟他相處,必須要跟他好但是個性又十分令人討厭,專斷獨行完全主導整個作品的風格難以溝通,尤其是與夥伴意見相左時,例如開放式系統與封閉式系統,還有電腦的插孔數量……等等,每次的發表會都引來很大的注意,卻不受消費者青睞。

在後台的爭吵和見面的人幾乎都是同一批人,重複強調Steve Jobs這個人的性格,固執甚至是有些難以令人信服的推理,例如他否定Lisa是他女兒的理論,讓人無法接受,或許這只是小時候的陰影造成的,變成一個強力的武裝,但是心裡卻是十分喜歡這個女兒。

老實說,我認為這些武裝假如能夠放下一些,蘋果或許可以比現在成功,但是蘋果的風格就不會這麼獨特了,現在和每個人手裡一台似乎還有一段距離,但是蘋果的成功卻已是有目共睹,從一開始價格不親民與不方便,變成一種流行,或許這可以說是Steve Jobs思想的前瞻性的印證吧?

史帝夫賈伯斯-1

最後的轉折才是重點

在最後的大約10分鐘,賈伯斯的改變十分驚人,也有一點感人,而前面對於個性的鋪陳,全部都在襯托這最後的改變,非常強大的轉折,觀眾應該非常措手不及吧?因為我是這樣的。

從來都掩埋內心的感受,不知道如何去說明自己對於女兒的愛,可能從來沒感受到這一份感覺,一開始甚至不想承認這個女兒,但是從他在Mac上用繪圖軟體畫了一張圖,讓Steve Jobs開始喜歡上這個女兒Lisa,但是依然不懂得如何表達。

直到最後,助理的提醒和自己的回想才發覺原來事情或許可以更好,而女兒最後也變成他在開發產品上的一個來源,iPod的想法也是從女兒身上來的,第一個盛大的發表會電腦Lisa不是依自己的女兒取名,而是一個概念的縮寫,電影一開始是這樣解釋,但是最後他也懂得如何「說謊」,雖然很認真地說謊,卻著實讓人感動。

用這個轉折來帶出蘋果在世界的翻轉,也跟賈伯斯的轉變有關,從那一次改變之後,他開始帶著蘋果帝國進軍世界的市場,讓所有對手畏懼。出現iPod,接著開始改變手機和電腦這兩個領域。

史帝夫賈伯斯-2

成功者背後的重要人士

在這個電影裡,很明顯就是一直不離不棄的助理與總監,由凱特溫絲蕾飾演的喬安娜。

三場發表會都看的到她的身影,互動中也看得出來兩個人是相愛的,卻無法結合。賈伯斯到哪,她就在哪,用各種方式提醒賈伯斯,緩和他的個性。

最後的改變依然是她的功勞,一個關於十年前Time雜誌封面的小提醒,讓賈伯斯在幾分鐘內改變,最後留下伏筆讓大家想像,但是結果大家卻是心知肚明,因為蘋果與賈伯斯是我們現在的人都還可以追尋到的例子。

史帝夫賈伯斯-3

時間緊湊的描述方式與善用場景空間

這是其中一個厲害的地方,但是每次發表會的開始,都在即將上場的前幾分鐘,喬安娜幫賈伯斯安排見面的人,一直倒數著時間,讓觀眾也一起緊張。

每一次的倒數幾乎都到最後幾秒鐘,甚至在最後放棄了堅持的原則「絕對不能延遲開始」,只為了跟女兒講話,塑造了整場緊湊氣氛,甚至是最後的感動,也奠基在這個緊湊上面,因為前兩場堅持的時間變得不重要了,眼前的女兒才是重要的,「全世界的人都在等妳」不感動才奇怪。

有時候場景出現空白空間時,就會出現投影畫面,來補充說明台詞與人物互動,有點突兀但是是蠻好的嘗試,或許可以更好。

史帝夫賈伯斯-4

在國外的票房與台灣票房

老實說,在台灣的行銷費用非常少,會知道的通常是果粉或者是對電影有相當興趣的人,在國外的票房也不高,算是虧損的一部片。

影評人一致推崇的影片,在票房上卻不見相同反映,獲得奧斯卡兩項提名,觀眾卻不買單,在台灣好像也是這樣。

推薦閱讀

相關文章

臉書留言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