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時事】天安門的孔子像

  天安門放上了孔子像?讀過中共黨史的人一定有很多問號,因為在文化大革命後三年,中共有個「批孔批林」的運動,以前批判了孔子,現在為何重拾孔子(儒家思想)?是不是互相矛盾呢?其實有很多角度可以思考。

孔子像

(照片轉載自中央社)

批孔批林

  「孔」是只孔子,「林」指的是林彪,當時林彪是文革的主導人之一,整個運動的目的,就是要將過錯歸咎於林彪身上,貼上孔子標籤來批判他。中共當時遵循的「馬列主義」強調人類歷史必經之進程由:原始共產主義→奴隸社會→封建社會→資本主義社會→(過度的社會主義階段)→共產主義,因此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是阻礙進步的,是奴隸社會的顯學,分裂主義代表。因此將文革的罪,全推給當時失事的林彪,安上許多罪名,其中將林彪比喻為舊儒家的當代象徵(因為毛澤東是當代秦始皇代表,秦始皇的功勞就是將中國統一,把中國人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),貼上標籤後加以批判。

重拾孔家店原因之一:文化面

  是中國軟實力soft power(由奈伊在《柔性權力》中提出,軟實力相對於剛性權力,也是評估國力得一種標準)中,最可以凸顯的一個人物。因為孔子confucius是外國人最認識、最有影響力的古人之一,在強調文化這方面實力的現代,孔子是最能強調中國歷史的顯學,歷代的君王大部分尊儒,甚至有獨尊它而罷黜百家的現象。「重拾孔子價值」只是其中一個明顯且具爭議的開端,更多在以前被蹂躪的中國文化,將被慢慢的收回。

重拾孔家店原因之二:經濟面

  軟實力增強後,代表中國的文化面增強,常常帶動的是觀光的成長,天安門的孔子像與毛澤東照片對望,看起來充滿歷史衝突,意義矛盾,是幅有趣的景象,再以電影來說,也有助於中國特色的大片例如《孔子》等的發展,造成的票房收入,也實在可觀。所以扶正孔子對於往後其他歷史作品,能有較大的發展。孔子被批判過,經過被平反後,等於是鼓勵作用,一些古代的學說或價值也更容易被提倡。

重拾孔家店原因之三:政治面

  公開承認文革的失敗。中共許多歷史文件,都經過修改,也都承認文革是災難 。文革期間,四書五經、老師(孔子是至聖先師)、地主,都被視為往共產社會過渡的阻礙,他們是階級的象徵,要打破這些階級,公開審問他們,公開的處罰他們。現在一些中國歷史人物得到平反,幫助了歷史透明化、公開化、真實化。

 

  雖然重拾這些,有極大的矛盾,但重拾它的好處卻遠多於揚棄它,造成許多有趣的現象。

推薦閱讀

相關文章

臉書留言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